最美骨科医生徐本明
我赞美徐本明主任,是因为他是我见过的最有爱心的骨科专家,也是我最崇拜的骨科高手,徐本明主任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公益的路上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天空高远而宁静,大地深厚而踏实,在午后的阳光中应广大患者要求、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记者对徐本明主任进行了这次专访。
徐主任简介:徐本明,主任医师,中国残联专家组成员,原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在部队曾多次立功受奖,发表医学论文30多篇,获部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奖5项,获国家课题一等奖1项,参编医学著作3部。2006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先进工作者。
记者:您好,徐本明主任,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徐主任:我于1972年12月参军入伍,在连队做过2年卫生员。1975年推荐进入北京军区军医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别任职部队营卫生所(助理军医)、团卫生队(军医)、师医院以及武警医院(科主任)。主要从事普通外科、骨科疾病的诊疗。
记者:您从医多少年了?
徐主任:从部队连队卫生员算起从医已40多年了。
记者:您现在经常做公益?
徐主任:谈不上经常。一般情况下,我会抽出时间,尽最大能力,利用自身的一些技术专长为残疾人事业做些工作。比如:参与残疾人抽样调查,进行义诊,对肢体残疾有手术指征的患者矫形手术治疗,指导康复训练;参加残疾人运动员医学分级;参与残疾人残疾分级国家标准制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能帮多少是多少。
记者:请问您,为什么做公益?
徐主任:这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当时,我所在的部队驻地张家口地区比较贫穷,很多残疾人都得不到及时手术和康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发扬军爱民的老传统,1988年,医院领导派我到天津矫形专科医院学习1年。当时正值国家出台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任务,学成回医院后,我就开展了小儿麻痹及脑瘫后遗症的手术及康复工作,同时,为驻地残疾人做了大量的四肢矫形手术,受到广大病患的肯定和鼓励。在为他们服务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此后,就喜欢上了这项工作。1992年随部队到北京后继续做此项工作,现在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当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记者:从医以来您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徐主任:能为患者解除痛苦,尤其他们康复离开的时候。例如:当成功地为患者完成一台矫形手术,看到畸形的肢体得到矫正,就象是完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我就在想,从那一刻起,美好的新生活正等待他(她)去开创,让人无比欣慰。
记者:据悉您救助过很多残疾患者,初衷是什么?
徐主任:在工作中,每当见到一些特困家庭的残疾儿童得不到及时治疗,自己就想帮忙做点什么,初衷就是想献一份爱心。但自己能做的还是非常有限,更多的还是想呼吁政府、社会及爱心人士等一起为他们做些事。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我真心希望用自己的一点行动,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
记者:您是骨科专家,而在小儿脑瘫手术与康复方面又有很深的造诣,您是怎样兼顾的?
徐主任:脑瘫后遗症矫形手术是骨科的一部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脑瘫后遗症患者在我国约有300多万,是0一17岁儿童肢体残疾的首位原因。在近三十年骨科临床工作中,为残疾人服务是我的一项主要工作。在脑瘫后遗症的治疗康复工作中,我是汲取了很多前辈及同行的经验、教训,通过大量的病历观察及近万例的手术实践,创建了脑瘫后遗症微创治疗与康复的新体系,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采用微创的理念及微创的方法,使大量的脑瘫患儿得到康复。
记者:据悉您多次远赴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偏远贫穷地区为残疾人义诊、手术?
徐主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家实施残疾人三项康复计划(小儿麻痹后遗症、白内障、聋哑)。1990年起,我随国家医疗队多次到新疆、西藏、内蒙古、河南、安徽、广东、河北等边远贫穷地区为残疾人义诊、手术。通常是上午看病人,下午做6一8台手术,个别时候加班做十几台手术。当看到有那么多的残疾人排队等候看病,尤其是适龄的残疾儿童期盼手术时,加班加点也不觉得累。记得当时残联每天给专家补助10元钱,大家也很少自己拿着,多数捐给了一些极为贫困的残疾孩子。
记者: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您认为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做些什么?
徐主任:我觉得双方都要真诚对待,相互理解。作为医者要更多的体现对患者的关爱,我相信只要真心为病人着想,尽心了,尽力了,即使发生个别不良后果绝大多数患者也会理解的。患者也要尊重医生的付出,理解医学的局限,让全社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和谐氛围。
记者:您的病人,最后都会成为您的好朋友,这是为什么?
徐主任:是有一部分病人会成为好朋友。主要是以诚相待,用心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治疗后需要的服务是持续性的,如果能及时回答病人的咨询、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减少去医院的复诊次数,病人自然能够体会到医者之心。其实,有的时候,往往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就能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人心都是肉长的,您待人真诚,人家自然把你当朋友。
记者:为了此次专访,我走访了您的工作单位,采访了您的领导、同事和您治疗过的病人,大家都一口同声地称赞您是好人,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徐主任:好人是一个很广泛的称谓,不敢当。医生本身就是治病救人,积德行善之事,医德、心术正了,表现出来的自然是善良。我从来没有刻意想去做一个好人,只是真诚的对待毎一位患者、真诚对待同事和朋友,尽之所能给予必要的帮助,可能大家就认为你是一个好人。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从医40多年有何感想?退休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徐主任:从医40多年,从部队的卫生员做起,到今天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医生,经历过很多,其中辛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从未后悔。有人说过:退休是自己生活的开始,我非常赞同。关爱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是自然的。但退休后有时间了,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更是我的追求。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更多的脑瘫患儿解除痛苦,恢复功能,走向社会,本身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记者:据悉您在2016年6月19日亲自到贫困地区患者家里看望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为什么要亲自去?
徐主任:这是一名河北平泉县贫穷山区双足严重畸形的14岁小女孩,是由社会爱心人士和北京尔康百旺医院共同努力下成功的完成了手术。术后回家康复快一个月了,按要求需要到医院复查、调整矫形支架,由于患者晕车,行走及交通又不便,我们就利用周末时间去她家里随访一下,同时调整了矫形架,指导康复锻炼。
结束语: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病人面前,他待人诚恳,亲切和善:在手术台上,他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在记者面前,他认真解答,朴实诚肯,又风趣幽默。美好的愿景来自高尚的心灵,徐专家能够时时想到患者的痛苦,为患者而努力,这不正是“大医精诚、杏林春暖”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