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网发布的一份消费环境调查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调查显示,“3·15”消费维权活动开展29年来,有超过3成的消费者认为“消费体验糟糕得一塌糊涂”,33%的网友因消费维权联系过消协但没有起到作用。
不难看出,消费者对市场消费体验的安全与获得感有待提升。从大部分消费者的反映来看,消费体验集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与网络和电商有关,实体市场的消费体验已经比过去大有好转。前些年市场出现很多的假烟假酒等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不但得到很大遏制,而且造假制假行为也大为收敛。
互联网时代网购的极大发展使人们有更多更便利的途径接触到假货以及质量不佳的商品,这并不是怪罪于网购,而是说明网购方面也缺乏应有的规范,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电商在国内也有出售假货的事件发生,多是由于第三方卖家导致。
网络平台和电商的迅猛发展,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网络本身一样,网络市场消费出现的问题不但属于“新生市潮,更有一般人难以驾驭的“科技含量”,维权难度大。尽管问题多、消费体验差,但由于网购商品的便利快捷,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选择,尤其是具有“时尚性”,受到很多消费者的热捧。比如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饿了么”外卖网络平台,其呈现的各种问题在平台外卖行业中最为典型,暴露出相关监管制度的匮乏和滞后。对买卖二手车“两头坑”的“车易拍”平台、盗取个人隐私的公共Wifi和众多刷单的网店,其手段更为隐秘,也更有“技术”含量。如何对网络平台市场实施有效的制度监管,的确需要更高的智慧去探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发展本身就是日新月异,制度建立稍缺完善就很容易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
现实中,面对消费者维权,一些实体的、“虚拟”的商家会很不在意地冒出一句“有本事你去告”,正是因为摸准了维权成本过高的“软肋”,也折射出市场法治的不够完善。因此,加快完善市场法治,以“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努力降低维权成本,为消费维权提供最大的便利,才能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满意指数和“获得感”,也才能保障现代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