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松成
前一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多项指标经历了一定幅度的波动。有人将这些波动归咎于金融改革和开放,这显然有失公允。
经验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经常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改革滞后而不是超前,即原有的金融形态已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如果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持续向前推进,影子银行的发展或将更加迅速。
金融改革开放“开弓没有回头箭”,决不能因为金融市场波动而延误改革时机。
首先,金融管制并不能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反而是推进金融改革的契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经济体迅速着手,从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监管手段、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金融监管改革,没有哪一个国家重新走金融管制的道路。金融管制往往会形成多个市场,很容易产生套利交易。在一定条件下,金融管制反而是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第二,我国金融市场波动与资本账户开放没有直接联系。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外资投资证券市场规模很小。截至今年6月末,QFII和RQFII在A股的账户总数只有898户和763户,而同期A股总账户达到了2.3亿户。
第三,拖延改革会延长不稳定状态,所以应该加快改革,降低改革风险。从上世纪至今,我国金融改革已有20多年,我们不能因金融市场短期波动就延缓改革,更不能轻易放弃改革。如果改革持续时间太长,问题会越积越多,改革会更加困难。
反过来看,金融价格的大幅波动正是改革没有到位、改革不够协调的表现。
一是我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完全协调,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相对缓慢。二是我国实体经济改革滞后于金融改革,金融指标往往超调。三是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四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滞后。
总之,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才能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包括各项金融改革的协调,也包括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改革的协调,以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