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谢美) 7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将实施。日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共同组织制定、分别发布这两个地方标准。这也是京津冀三地发布的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通过统一标准的实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市政交通一卡通联网首先将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廊坊、张家口六市通用。另外,北京市部分大型停车场将推广ETC收费。
据介绍,《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是根据ETC系统全国联网的发展趋势和京津冀区域的实际应用需求而编制的。该标准结合京津冀区域的应用需求、特点和实践经验,对路侧单元的基本构成、通信协议、应用技术要求、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及提升。
标准编制单位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计建成约7000条ETC车道,预计2015年年底全国ETC用户数量将达到2000万。2014年底,已实现京津冀鲁晋、长三角等14省市联网,2015年底将实现全国联网。截至今年4月底,京津冀三地ETC车道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5%和96%,远高于交通部要求的90%,ETC用户数分别达到170万、25万和82万。此次统一的标准实施后,将提高京津冀区域ETC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通行成功率。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高速路应用ETC系统外,今后将在本市部分大型停车场推广ETC收费系统,目前已在首都机场T1、T2、T3航站楼及顺义某地进行试点,以后将侧重在大型商业场所推广,比如目前已在五棵松体育馆安装,但由于停车场收费系统复杂,设备尚未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