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侯文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众关切,以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为有力抓手,对今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重点突破 要求细化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竣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作要点》从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加强主动公开、强化依申请公开管理和服务,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部署了今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依法治国的具体行动,也是建设信息化政府的具体措施。
《工作要点》明确指出了2015年重点推进的9大信息公开领域,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吕艳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各类重点领域信息的公开要求,还是对重大政策文件的解读与切实回应社会关切,《工作要点》体现了一种治国理政理念,即把信息公开作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折射出政府管理逐步从单纯的管制向引导与服务转变的趋势。
群众关切 给力公开
为什么选择这些重点领域推进信息公开?因为这些是最能回应公众关切的领域,公开最给力。9大重点领域,分属3大方面:一是党中央的重大决定。二是国务院的重要政策、重大部署和重要会议对信息公开提出的相关要求。三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如推进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国有企业等方面的信息公开。
其中,国企信息公开是一个亮点。国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其因身份特殊,相对于民营企业,在占有和利用国家公共资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也就同样负有公开信息的义务。这也是监督国企、推进国企管理创新的手段。此次要点明确要求推进国企信息公开,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国企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必将进一步推动今后国企的信息公开工作。
数据共享 服务经济
《工作要点》的另一个亮点是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政府数据公开,意味着什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竣教授分析,关键词是“服务”。也就是说,在过去透明、监督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公开的目的之一是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政府数据的公开,就是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对政府公共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应用。大量的政府基础数据经过加工后,可以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资源,实现附着的经济价值,成为大数据分析等一些新兴行业的创业创新财富,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府信息资源,需要自由流动,如同银行货币,只有加速其流动,才能创造巨大的效益,以促进经济增长。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有用信息的80%由政府所掌握,但是,长期以来,这些信息一方面大多处于不对外公开状态,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政府信息相互割裂,不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认为,政府数据公开孕育着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于公众需求,突出服务性,大力促进政府间信息共享,推动政府占有信息的社会化过程,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产生倍增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