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界各种景观建筑设计理论与流派纷纷涌入中国,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景观建筑的走向影响重大。在大潮中如何改变特色丧失、文化空缺困扰,如何把握自己,立足自己,确立中国自己的景观建筑研究体系,对独树世界之林的中国景观建筑发展及中国的建筑发展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所以,在广元湿地公园项目的设计施工上,王维福先生成功将生态思想移植到现实中来,实现从环境角度出发,营造一种以一片或几处景色对建筑的围绕格局,以达到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统一连续画面。这种理念成功运用,在提升建筑品质同时,保育生态环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民族精华元素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学的末落,或者说是疲态,可能这么说会显得更加客观一点。而事实上,不论是在我们国家还是在世界各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或者是传统建筑的保育工作都还是比较重视的。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建筑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它的特殊历史性,实际上是完全不可复制的。而它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绝不仅仅只是几何立体图形的呈现或者建筑材料的堆砌那么简单。
但同时,中西方文化的大融合又让我国的传统景观建筑设计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现代建筑中完美的借鉴和发挥传统优势,让更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印记的影子印在我们的现代建筑上,显然,这是国内景观建筑设计界要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我的意见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民族精华元素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并力求达到其与新的建筑风格完美的渗透融合,这就完美了。
很多经受新思潮影响严重的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上来就一票否决,老祖宗的东西落后了,一点儿用也没有了,跟不上时代了。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它可以保留至今,甚至是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都必有其道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且,不断的去挖掘它身上的精华元素,然后借鉴甚至是升华到你自己的作品中来。
活学活用,让中国风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所谓景观建筑设计,其实你的作品是要做到与周围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协调,并在视觉上融为一体的。
如今,在一些欧美大国,实际上中国风是很流行的,它甚至被借鉴到其他的诸如时装等行业中来,深受国外各界人士喜爱。
但完全的生搬硬套,又显然不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品味和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的设计师们来自己发挥了。
如何才能做到让中国元素和国际风完美接轨,两者互相辉映,取长补短,各展所长但是又相互协调,这,就是一场考验实力的硬仗了。
它不仅涉及到了美学、建筑学、设计学甚至还包括民族文化等等等等。说到底,一知半解、或者粗枝大叶的人是永远都无法企及这个高度的。
所以说,一个资深的、优秀的景观建筑设计师必是一个专家,但同时他又需要是一个杂家,能够四两拔千斤,把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合,这个时候,建筑就是一种手段。
或者说,就是一个道具。借助它,你要向大家展示的,其实永远都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