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颜长奇,他两鬓斑白,皱纹满布的脸上写满沧桑,与48岁的年纪并不相符。见到记者,颜长奇淡然一笑,略有些自嘲地说,“我只是一个农民,真正的草根,没啥成就。”其实,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他如今已是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书法协会副主席,并开设了一家叫做经典文化传播中心的公司,在湖南乃至国内书法界都颇有名声,其作品受到广泛地收藏。
显然,他的自嘲和淡然,恰是他处世哲学的真实写照。不忘本,始终以草根本色醉心书写。而这一切,或许就是源于他四十多年坎坷的人生经历,不屈从命运的抗争。
热爱生活的颜长奇
懵懂少年因家风情定书法
1968年,文革进入第三年,这年6月的一天,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镇枫树村石山组传出一声脆亮的婴儿啼哭,作为家中长子的颜长奇来到这个风起云涌的世界,也注定了他的命途多舛。
5岁那年,当过乡村教师,也做过赤脚医生的颜父便开始教其临习书法。其时,颜父将养了一年零两个月的猪送到城里的食品站,换了56块钱,(那时,56块钱是一家七口人一年多来除其父母工分外,唯一的经济收入),毅然买回了笔墨和《雷锋日记》柳体字帖。
虽然不识字,也不知道写,但还是被父亲强烈要求一遍一遍临摹。因为懵懂无知,却也觉得万分枯燥,难抑少年贪玩心性。有时趁父亲不在,颜长奇便在纸上乱写一气,并哈哈大笑。被父亲发现后,立即便换来严厉斥责和敲头警告。父亲的严厉,让颜长奇大觉不服气不理解,却也只得老实临习书法。
当然,为了督促他临习书法,颜父的严厉还不止于此。
12岁那年,因为家境原因,颜长奇辍学了。心灰意冷之下,颜长奇开始了蹉跎时光,农活放下了,也荒废了书法临习。
他几经周折做好了钓鱼竿,并到河里钓鱼。尽管行事周密,还是被父亲发现了。颜父气得脸色铁青,二话不说折断了钓鱼竿,并语重心长地告诫了他“人生三怕”——一怕上山赶狗公(指上山打猎),二怕下河捞浮筒(指河边垂钓),三怕桌边磨洋工(指打牌赌博)。
父亲的“人生三怕”,点醒了蹉跎中的颜长奇,并开始振作,干好农活之余,夏天就出去买冰棍,冬天则去涟钢火车站(如今已不复存在)捡拾没有烧干净的煤炭,闲下来就立刻投入到书法临习中去。
尽管如此,颜长奇那时仍然无法理解父亲如此严厉的深意。若干年后,他才明白父亲的苦心。因为自己个头不大,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有通过智力改变命运,父亲便给他铺下了这条路,足见父亲的远见。
而作为一名教师,颜父本身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也常醉心于临习书法。每天清晨,颜父都会在干完农活后写写字,下雨天或农闲时,都会在家里写字、学习,阅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名著。
父亲的身体力行和表率,深深触动着仍处于懵懂期的颜长奇,也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年后,他也养成了父亲这样的习惯,只要闲下来都会临习书法,看书学习。
坎坷命运却从不低头认命
临习书法,少不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对于生计都成问题的颜长奇来说,这却是奢侈之物。临习过程中,不免常常犯愁。尽管如此,颜长奇却从不低头认命。
当时,最犯愁的就是缺纸。一开始,颜长奇只能在废纸上临习,只要找到废纸,往往是先用墨冲成很淡的水来写,然后再用淡墨来写,之后再用深墨写。写满小字后,再在上面写大字,如此一来,一张纸要用四五次。
后来,在乡文教办工作的伯父给颜长奇带来了一些油印的试卷(那时候,考试试卷采用油印),他就在做过的试卷背面临习。
随着临习的熟练,颜长奇也买来了一些宣纸。当时一张宣纸3元钱,而回力鞋才12元,他宁可不买鞋而去买宣纸。买来宣纸后,他立马切成多个小块,依然从小字到大字逐渐临习。颜长奇笑着说,那时自己写过最小的字,就像蝌蚪一样。
在上小学期间,颜长奇的字已经受到同学、老师的广泛肯定。每次作业,老师都会在写得好的字上面画圈,颜长奇的作业本基本都画满了圈。每每学校组织书法活动,颜长奇都踊跃参与,总能名列前茅。
渐渐地,他也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更坚定了写好书法的念头。只是,好景不长,因为家境困窘,还在读初二的颜长奇辍学了,尽管当时成绩排在全乡第一名。回到家,他承包了一片田地,插田、除草、收割……过起了农夫般的日子。
16岁那年,奶奶在过世前嘱托伯父说,“这些细伢子都会读书,却没有书读,你要点亮他们的眼睛”。
书法要想有进境,自然需要提升文化水平,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听到奶奶的嘱托,颜长奇再次萌动了读书的想法。很快,在新学期开学前,就接到伯父的消息,“伢子,给你报名了,快去读书吧”。
再次回到学校的颜长奇,其实并不轻松。当时,父母要养育五个子女,家境本就困窘,哪里供得起?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作为长子的颜长奇经常是早上把地里的活干完才去上学,因此从来没有上过早自习,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即便如此,颜长奇也从未放弃过努力。一边努力追赶放下几年的学习进度,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写各种黑板报、宣传标语,当时,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标语几乎都是颜长奇包揽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颜长奇在全国首届“鸭绿江杯”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得佳作奖、全国小草书法大赛优秀奖和全国民间书画大赛铜奖。为此,学校还专门为其布置了书法展览。
学生时期就能取得如此成绩,不难看出颜长奇的用心和努力。在坎坷的命运面前,他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没有辜负自己在逆境中的拼搏,渐渐趟出了自己的人生路。
崭露头角用心至真翰墨情
念完高中,颜长奇适逢第一波打工潮,因为家境艰难,几个弟弟妹妹都还要念书,他也想着赚点钱贴补家用。当时,因考虑到颜长奇书法的特长,成绩优异,学校希望他能够留校工作,但考虑到挤占劳动指标,影响到他人,便果断婉拒。第二年,他选择到本乡一所中学代课。
因为字写得好,他当时的娄底地区供销学校的日用金属制品厂技术科搞描图工作。久而久之,也就拥有了另外一种谋生能力,并在此时萌生了一种将来创办广告公司,让自己的书法有用武之地的想法。
当年,娄底地区(当时的行政区划)组织“兴娄杯”书法比赛。在代课的颜长奇获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参赛并寄出一件作品。意外的是,不久后组委会通知颜长奇获得了特等奖。
然而,在颁奖前,组委会见到20出头的颜长奇,不禁哑然,也纷纷感到怀疑,一个毛头小伙也能写得如此一手好字,莫不是找人代写?为试探个究竟,组委会借口称要写个展览的前言,请颜长奇代笔。见组委会个个期待和怀疑的眼神,颜长奇二话不说,挥毫泼墨,很快就写就。浑厚的功底,颇有灵性的书法,让组委会的所有人都震惊了。见识了颜长奇大展身手,组委会负责人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欣然地给他颁发了特等奖。
让颜长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一次偶然地参赛和意外获奖,他被当时的市委书记和地委书记看好,也纷纷看到了他的勤奋、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以至于决定破格为其解决户口和准备安排工作。
虽然户口历经3年多才办下来,工作最终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安排好,但这一次的崭露头角,却给了颜长奇在书法上继续进境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为了改变家庭困境,帮助四个弟妹走出穷山沟,颜长奇在地区医院附近开设了奇峰工艺美术社,通过给他人写广告标语谋生。此后又改名奇峰广告,更经营过天工神斧艺术社。
然而,自幼临习,独独钟情颜柳,却也导致书法裹足不前,难以收获更大的成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颜长奇获知书法国展在征集作品,为了检验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他立时投寄作品,遗憾的是,最终却未选上。国展作品征集的折戟,还是让他陷入迷茫,百思不得其解,书法临习也陷入困顿。
于是,为了提高书法境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醉心书法的颜长奇,开始先后师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陈康林先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邓云峰老师、已故“百岁老人”著名书法家傅国钦老先生。
2002年,又毅然决然地将生意放弃,北上京津,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天津)书法艺术节,参观了《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等四、五个书法展场展馆,长了不少见识。
机缘巧合下,还认识了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先生,结识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军旅书法家龙开胜先生,广泛求经取道,增长见闻见识。
他还造访当时在中央美院深造的书法家崔向君先生。漫游琉璃厂,参观荣宝斋。通过观摩交流,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他进一步认真总结,更新观念,逐步形成新的书法理念,并决意调整创作方向。
而在同时期,娄底书法研究会和市书协也组织了丰富的书法理论讲座活动,通过聆听北京大学书法博导王岳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导师倪文东教授的书法理论课以后,颜长奇深刻懂得书法当揉进时代精神,以及对现代书风的取向。
2005年,在南下的过程中,颜长奇拜暨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初生先生为师,在陈初生先生的精心指导下,潜心修习甲骨文、金文及秦篆汉隶,不仅丰富了书法底蕴,也顿悟了人生。
他开始明白,作品能否入选国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法永无止境,需要不懈地努力,需要广泛汲取营养,紧跟时代的脚步,让书法焕发出时代的色彩,诠释人生的姿态。
浮华世界他尽情挥洒个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多年的努力,颜长奇在书法上也开始有着自己的建树,2002年,他入选首届中国书画小作品展;2004年,获第四届“黄山杯”书画大赛特等奖;2011年,莸全国首届个体工商(民营)企业书法大赛优秀奖,其作品及传略曾入编《星城群星谱》、《“兴娄杯”书法作品集》、《首届中国书画小作品大赛作品集》、《民间名人大辞典》、《全国首届个体工商(民营)企业书法大赛作品集》等典籍。
对于这些成果,颜长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始终只有浅笑,却并不喜欢多说。追问原因,却因为近年参禅释果伟大师,悟道禅机,并尝试将禅理哲学融于书法,决意藏锋显拙,内敛若愚。
颜长奇笑说,自己的书房曾取名“潜龙斋”。因友人说“潜龙勿用”,寓意不佳,后改名“逸雅阁”,寄寓颇显飘逸、雅致。
他年青时自称“乡间小伙”,年近半百则自嘲 “世之余人”,意即“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个性之挥洒、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可见一斑。
书法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的不只是心追手摹,扎实的功底,更需要心性通灵,受得了寂寞,能够潜心研习。好在颜长奇天性好静,对书法情有独钟。尽管世风浮华,物欲横流,他却不为所动。加上他近于迂腐的儒雅之气,再加憨厚的秉性,以至于有人误会他“不食人间烟火”,甚至直接幽默地笑他“真是儒得可爱”。每每如此,他都只是一笑了之,不置一词。
他的一位至交分享了一个所见所闻的轶事:一次,他做客于颜长奇先生书舍,恰值先生正在创作书法,为不惊扰,旁观多时,先生竟全然不知;及至中午,先生之妻三次催促吃饭,并再次将饭菜热好,才上桌吃饭,并不断反复解释强调“一幅书法作品当一气呵成,不可中断,否则,整幅通篇不以气贯”。对书法的痴迷竟至如此境地,让至交感叹万分。
坊间流行打牌消遣的风气,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少年都热衷此道,颜长奇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是消磨光阴,浪费生命。在别人打牌消遣的时候,他常常宅在家里挥毫泼墨。
有人说,书法家常常是老古板,了无生趣,但在颜长奇这里却大为迥异。他喜欢唱歌,唱起来也常常令人拍案叫好。他说,书法是艺术,人生也是艺术,挥毫泼墨更需要接地气,唱歌能够让自己的书法更好地融合现代元素。
颜长奇的个性,还常常体现在给他人题字、题匾当中。娄底四中、七中、八中、警官培训中心等都有他题写的匾额,但他始终坚持两个“不”:不题名、不落款。问为何,答曰:名字不值钱。
在颜长奇心里,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草根,一个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人,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家乡给了自己成长的养分,不能忘怀更不能忘本。
因此,每当乡下来人索要春联或红白对联,只要空闲他都会慨然应允。而在平时,惜字如金的他,一般人不送,一旦遇到能够认可的人,便不要钱也会慷慨赠送。
采访到最后,颜长奇跟记者畅谈起了人生的规划,他说自己已经老了,想开展书法培训,让更多人热爱书法,让自己一身所长在浮华的世俗发挥作用。
回归本真彰显当代艺术的使命担当
艺术真的有层次之分吗?现实中,有人习惯性地将艺术分成草根与精英两个层次,并有人常常以精英自居,便觉高人一等,目空一切,也有人因为被视为草根而自视卑微,处处要看人眼光,在浮华的世界里愈发焦躁不安。其实,真正的艺术是没有层次之分的。如果一定要区分,或许就在于艺术家是否能够深入群众,作品能否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亦或者说,是否具有正能量、感染力,是否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在这个意义上说,颜长奇以“草根”自诩,或许恰是一种自谦自嘲,更是对以出身、地位论英雄做法的不屑。而从其始终不忘本、对名利淡泊的处事风格来看,恰是这个浮华世界所稀缺的。
其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和根植于生活。出生农村贫寒家庭的颜长奇,饱尝艰辛而终有所成,却从来没有忘记生养他的那个地方,对群众所需所求从不推辞含糊,也深受群众喜爱。
因此,文艺创作需要根植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如此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传得开、留得下,艺术作品才有持久地生命力。当然,也应该看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爱恨、有梦想的人。艺术家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也不能把人民当做一个符号,自娱自乐却恍若不知。感受人民的意愿,反映人民的关切,就需要回归生活本真,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深处,在他们当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将自己当做他们中的一份子,同呼吸、共命运。
必须说,让艺术回归生活本真,不仅是体现艺术根本价值的所系,更是彰显当代艺术使命担当的必要。在全民共筑“中国梦”、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今天,艺术应该担负起丰富人民内心、凝聚信念和力量的作用。所幸,在颜长奇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担当,看到了一种纯朴本真的回归。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从小的坎坷经历,对贫穷的山村和处于底层群众发自内心的本源认同,更来源于他对艺术的不懈执着,多年培育出来的艺品和艺德。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喜怒哀乐,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也能看到他这个出身社会底层的成长痕迹,感受到作品深处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时代感。
艺术永无止境,伴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艺术家的使命担当更需与时俱进。或许,正是念及于此,尽管在书法上已经颇有建树,颜长奇依然习惯于自嘲“草根”,对于给学校等题匾也拒绝题名、落款,甚至笑说“名字不值钱”。这是一种对艺术的自省。当然,我们也深深期许,颜长奇能够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发扬回归生活本真的精神,在走进人民群众生活深处的同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温润每一个人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