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对一二线城市土地的热衷,在今年上半年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随着全国热点城市调控政策全面升级,不少房企倾向于在一二线城市周边,有价值溢出的城市寻找拿地机会。于房企而言,进入环一二线城市周边城市布局,多少有点“退而求其次”的意味。
11月三四线楼市成交看涨
据易居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一二三线3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幅曲线走势不一。一线城市同比增幅由10月的至0.8%收窄至-26.5%,二线城市同比增幅由10月的7.8%收窄至-7.4%,三线城市同比增幅则由10月46.4%扩大至52.0%。在同比增幅曲线中,三线城市相对最强势。
30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成交量出现环比增长态势。其中襄阳市场环比增幅为30个城市最高水平,达到38.9%。
此外,三四线城市在土地市场的数据也很乐观,据同策咨询研究部全国土地市场月报显示,11月,除二线城市外,一线,三四线城市的宅地溢价率均呈现上扬,一线城市溢价率为38%,三四线城市溢价率达29%。
购买力寻路一二线城市周边
事实上,随着楼市宏观调控的发酵,被一二线城市挤出的资金和购买力,正在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的三四线城市。
不久之前记者在廊坊“北三县”探访时发现,当地销售人员极力推荐唐山、天津楼盘,认为唐山是三年前的“香河”,未来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记者了解到,2015年,安徽芜湖因为高库存房地产市场一度滞销,而随着一二线城市楼市购买力的外溢,很多来自合肥、南京的投资客开始进入当地市场,推动房价上行。
核心城市周边拿地成共识
以往出于对利润率的保护,房企偏爱在一二线城市拿地,随着热点城市限购升级,基于成本与战略诉求,有不少房企倾向于在一二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寻找拿地机会。
这并非房企的个例。事实上,近期不少房企在环一线城市周边布局。12月12日,中海50.4亿元包揽无锡新吴区两地块,总建面逾65万平方米;10月14日,绿城置业1.44亿连拿安徽涡阳县3宗地块。
此外,上海市和深圳市周边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核心地块,对房企都有吸引力。
“退而求其次”布局外溢区域
于房企而言,进入环一二线城市周边城市布局,多少有点“退而求其次”的意味。目前一二线城市既限房价又限地价,利润是固定的,而通过国内发债与国外发债,开发商手头还有不少资金,没有地方投,利息支出、成本都在那摆着,肯定要向价值洼地的三四线城市流入一部分。
不过,不应简单地认为房企偏向于三四线城市,要肯定的是,房企是在找价值溢出的城市。总的城市分化与城市格局不会有大变化,也并非所有开发商都会涌入三四线城市,价值外溢才是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