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客已经习惯网络购票,节省出行时间。作为交通运输部2016年13项贴近民生实事之一,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正逐步形成定位明确、分工有序、协同高效、稳定可靠的体系。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5个省份基本建成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
网络售票占比增高
近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推进转型升级。联网售票平台促进了道路客运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随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优化、自助设备的完善和联网客运站运行的逐渐稳定,联网售票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群众满意度也逐步升高。
2014年,吉林正式启动全省联网售票服务,截至目前,吉林省共64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实现了站间联网售票、互联网售票、手机购票、自助设备售取票,省内城市联网售票覆盖率达到100%。
联网售票系统让购票不受地域、时间限制,节省了乘客排队购票的时间,同时方便查询车次的余票情况,有利于旅客调整出行时间,受到了旅客的普遍好评。
如今,各个省份的联网售票占比持续增高,全国大多省份已形成联网售票的共识,并迫切希望建立全国性联网平台,助力客运行业转型升级。
多元推广高效发展
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各个省的规范建设,也同步形成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模式。
吉林省结合本省实际,开展了移动手持设备取代定额补充客票(手撕客票)试点工作,实现了普通班线客车定额补充客票移动打印和售票数据实时传输,预计将在今年之内取消省内定额补充客票;推广了客票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公路客票统一管理和集中发放;与公安部门联合推广实名制购票乘车;通过升级站务系统,该省客运站实现了旅客手机扫描车票电子代码检票乘车。
为加快推动联网售票,湖北省组建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工程建设项目部,实行“责任制”“奖惩制”管理。同时,湖北省还通过推广统一的客运站务系统等工作,推动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建设。为优化服务体验,湖北省积极引导联网售票系统的市场化建设单位投入资源,通过市场手段,投放大量售取票自助设备。
创新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
2015年,内蒙古运管局全面启动联网售票项目,目前,内蒙古已经开通了12个盟市、近90家客运站的联网售票系统。建设运营一体化、运营权统一管理、分销权统一规划是内蒙古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成功的核心与关键。
由于建设和运营是一体的,内蒙古联网售票项目在建设初期就按照长期运维的思维布局与整体规划。首先,从源头上防止现有系统对于项目长远发展可能带来的局限,对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开放性、成长性以及容错机制都严格要求。其次,从今后运维的角度来看,联网售票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至终端购票体验都要保证质量、效率和满意度。
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保证了前期建设过程中的高度标准、严要求,又为后期运营能够不断优化软硬件设备、持续提升运营能力提供了保障。此外,统一建设与运营保持了后续运维与服务的一致性,保障了联网售票建设和运营的成功。
做企业转型“加速器”
面对逐渐下滑的客流,道路客运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网络消费、定制出行。借助“互联网+”转型,将是道路客运发展的必经之路。
完整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通过了联网售票平台,企业可为旅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联网售票平台为旅客出行提供城际间的多样化综合服务,支持多种网络支付渠道,将票务的查询、规划、支付、监督投诉等一站式完成,为旅客出行带来便捷。联网平台上的旅客大数据,也提高了运管部门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客运企业的服务质量。